欢迎光临贵州都市新闻网!

今天是 2023年06月08日 星期四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科技赋能,“盐碱地”变身“吨粮田”

流转土地170亩,建立“盐碱地产学研科创孵化基地”,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科技创新,让昔日的“盐碱地”变身“吨粮田”……

位于渤海湾畔、鲁冀交界的无棣县小泊头镇,是山东的“北大门”。当地拥有盐碱耕地6万亩,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淡水资源匮乏,发展现代农业面临诸多壁垒。为此,当地通过搭建“科创平台”,坚持内引外联,聚赋农业科技力量,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闯出了一条的乡村振兴之路。

目前,山东农大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刘鹏教授及其团队建立了玉米、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兆辉团队建立了盐碱地作物潜能提升试验示范基地,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刘霞团队建立了鲜食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当地还引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泰山学者”6名,定期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先后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1200人次。2022年,当地“乡土专家”刘国利还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借助专家力量,滨海盐碱地小麦、玉米产量品质潜能提升科研攻关顺利开展,建成高产攻关区、品种筛选区、肥料试验区、耕作模式试验区,使用不同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土壤,通过改善耕作方式,将试验筛选出的良种良法推广给广大群众,确保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到广袤的盐碱地。

“近年来,我们坚持集成创新、以技增粮,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盐碱地粮食增产增收的新路子。”小泊头镇党委书记张永华说。

据悉,小泊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科技创新洼地。2022年,实打测产玉米和小麦周年亩产合计达1318.2公斤,再创当地盐碱地粮食高产的新记录。2022年,首次在轻度盐碱地试种甜糯玉米成功,经山东省农科院组织专家测产,鲜穗产量达到1333.4公斤。(经济日报记者 顾阳)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贵州都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极目新闻记 者徐汉雄外交部新闻司原副司长赵立坚,在离开外交部发言人岗位后已鲜少公开露面。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赵立坚不久前现身云南。赵立坚 来源:外交部网站卸任发言人后履任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极目新闻记者检索公开报道发现,5月24日,[全文]
    2023-06-02 02:03
  •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和田地区借助援疆力量大力发展肉羊规模化养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鼓励村民自主养殖等多种方式,推进肉羊养殖产业发展。这几天,在和田地区于田县的肉羊养殖基地里,养殖人员正忙着将断奶期的小羊羔与母羊分圈饲养,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养殖[全文]
    2023-05-24 02:00
  • 新华社香港5月12日电(记者王茜)香港特区政府12日发表2023年第一季度本地生产总值修订数字显示,香港第一季度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统计数字显示,在访港旅游业和香港本地需求强劲复苏的带动下,香港经济在2023年第一季度明显改善[全文]
    2023-05-13 02:00
  • “相信与河南万华的合作,可以将我们公司的技术和万华的高品质智能化产品、品牌、市场占有量及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等等优势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减轻中国畜牧业环保压力,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生态养殖环境。”近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全文]
    2023-05-08 02: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3 by 贵州都市新闻网 gzd.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