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贵州都市新闻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未来将带来哪些应用新场景?


1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家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举办。次日,专家委员会对中心发展规划、揭榜挂帅和产业孵化项目进行评审,确保研究方向和研发进度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助力中心完成战略攻关任务。

业内分析指出,北京在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一直起着引领和示范角色,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提升研发水平、促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将改变人与机器互动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未来将在养老、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打开全新的应用场景。

加速推动产业化

"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创新中心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在会上指出,创新中心要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为首要任务,全面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努力实现超越。

据介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由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担任主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担任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强、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等9位专家担任委员。

乔红指出,专家委员会将聚焦于提升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统筹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把关技术发展路线、揭榜挂帅和产业孵化项目,确保创新中心持续稳步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学有效的整机带动、软硬协同和生态构建,推动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去年11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就在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这也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

据悉,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围绕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工具链、开源OS及开发者社区等5项重点任务攻关。另外,构建"公司+联盟"的发展模式,组建专家委员会和产业联盟,推动多技术路径探索,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拥有一批细分领域领军的研究院所和企业,在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一直起着引领和示范角色。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北京机器人产业提供战略支持、技术评估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助于提升研发水平、促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瞄准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

在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看来,专家委员会将成为推动创新中心工作的核心力量,围绕中心发展规划,在技术路线探索、项目把控、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挥引导作用,为北京经开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前瞻性、高水平的决策支撑。

除了成立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专家委员会,最近,北京市设立了5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聚焦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信息四大产业,其中,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注册地也落在了北京经开区。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引导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35亿元,将围绕国家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相关领域战略性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应用等领域。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8月,北京经开区就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去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根据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技术发展规划,创新中心将以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为总体目标,瞄准国际前沿,构建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生态,开展一体化关节、灵巧手、操作臂、腿足等通用本体,运动规划与控制,大模型等重点任务研发,明确通用人形本体、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社区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支撑创新中心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

邵天兰表示,当前国内外的人形机器人发展都处于早期阶段。国外波士顿动力、特斯拉等企业起步较早,而中国众多产业链企业在细分领域有很好的基础,比如近十年在高端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以及原创性创新方面的巨大进展,从落地来看,庞大的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快速的产业规模化能力也是极大优势。

新应用场景渐近?

根据银河证券最新研报,多模态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将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2024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发展势头在2024年尤为强劲,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还可能改变人与机器互动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邵天兰说。

邵天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由腿、手臂、手、传感、智能感知、规划、供能等子模块组成,其中有非常多的器件和软件的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如电机、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未来在养老、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望打开新的应用场景,也包括个性化定制服务、机器人教育和培训,以及机器人相关的娱乐和体验服务。"

以自身公司为例,邵天兰指出,梅卡曼德机器人率先实现了AI+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和物流自动化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入多家500强企业灯塔工厂,业务覆盖中美日韩德等50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探索更多在服务业的潜在场景,特别是医疗和养老。

此外,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在医疗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在教育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作为教学助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在娱乐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作为虚拟偶像,为用户带来全新娱乐体验等。同时,随着消费者对智能科技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人形机器人也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者可购买人形机器人作为家庭智能助手,享受更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程靓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贵州都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贵州都市新闻网 gzd.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